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票据利率创年内新低!冲量减弱,“晴雨表”失灵?

步入7月,半年期票据利率刺破“1”,并持续下探。至7月18日收盘,6M期限国股银票和城农银票的转贴现利率分别下行至0.81%、0.86%,创年内新低,7月以来跳降幅度均超过20个BP。但同期,1M和3M期限的票据转贴现利率呈现横盘走势,利率在1.20%~1.22%区间徘徊。

步入7月,半年期票据利率刺破“1”,并持续下探。

至7月18日收盘,6M期限国股银票和城农银票的转贴现利率分别下行至0.81%、0.86%,创年内新低,7月以来跳降幅度均超过20个BP。但同期,1M和3M期限的票据转贴现利率呈现横盘走势,利率在1.20%~1.22%区间徘徊。

上述长短期限利率的“倒挂”,背后或是银行为明年1月份的信贷规模而作出的提前“抢票”动作。

半年期票据多配

2025年以来,银行票据业务从业人员明显感到,票据市场在发生变化,即转贴现利率不仅长期处于低位,且波动幅度大幅收窄。

票据利率创年内新低!冲量减弱,“晴雨表”失灵?

以6M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为例,今年开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2日),是6M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的最高点1.6%,随后震荡下行,但上半年一直未破1%,季末有所翘尾。

相比而言,在2023年和2024年,6M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的波动范围均超过150个BP,而今年上半年的票据利率波动大幅收窄,整体才几十个BP的波动。

对于上半年票据利率窄幅运行的原因,兴业研究研报认为,贷存款利差限制了票据利率下行空间。当前贷存款利差降至低位后,票据业务对银行而言性价比降低,贷存款利差对票据的影响超过信贷需求下行影响。贷存款利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利率的下行空间,而信贷需求的不足则抑制了其上行空间。

进入7月后,6M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月初便破“1”,并迅速大幅下行,短短两周下行了20多个BP。不过,7月以来,短期票据利率并未延续下探走势,其中,1M和3M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在1.2%附近窄幅震荡。

年内到期票据与跨年票据利率分化,或是因为银行增加对半年期票据资产的配置。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一般年初为信贷投放的高峰期,为缓解紧张的信贷额度,银行会通过压降票据资产腾挪信贷空间,从而造成票据二级市场卖盘增多,转贴现利率走高。而在当前7月份购入明年1月到期的票据,不仅可为明年年初信贷“开门红”填补信贷规模,还可顺势迎来相对贴现率较高的票据的配置。

普兰金服总结认为,在转贴市场上,跨年票持续受到买盘青睐,过去一周主要大行延续每日降价配置1月到期票,带动买盘情绪稳步释放,足月票价逐步走低,从0.89%一路降至0.8%附近。而年内票的交投活跃度则相较一般,供给力量稍强于需求,票价呈现区间震荡。

票据冲量减弱,“晴雨表”失灵?

二季度以来,虽然市场信贷需求并没有大幅转暖,信贷整体结构仍偏弱,但票据冲量行为也在减弱。

从近日央行披露的金融统计数据观察,除了票据融资,信贷结构中各类一般贷款均同比多增。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64亿元。

兴业固收分析数据显示,6月企业短贷和票贴合计新增7491亿元,同比小幅多增1184亿元。其中,6月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多减3716亿元,银行票据冲量意愿相对不强,但6月企业短贷新增1.1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4900亿元,且远高于过去五年(2020~2024年,下同)同期均值5639亿元,企业短贷冲量明显。

也就是说,二季度银行“以票冲贷”的现象并不突出,但企业短贷冲量明显,成为今年信贷结构的重要变化。

近两年,央行持续传达“信贷合理增长、全年均衡投放”的信号,并要求银行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而企业短贷和票据资产,是银行平滑信贷的重要两项内容,特别是票据,在过去多年被视为调节信贷规模的重要工具。在很多年份节点,票据利率的变化,也被看作前瞻信贷投放的“晴雨表”。

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往年相比,票据利率对信贷需求的预测作用有所变化。

按照以往经验,临近月末的票据利率若呈现大幅下行,甚至低至“零利率”,预示当时信贷投放不足,银行等信贷机构“以票冲贷”,从而带动利率下行。但这一“月末票据冲量、利率下行”的规律,在2025年有所偏差,特别是进入到二季度。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以来,票据利率与实际信贷投放背离,反映为月末票据利率上行而信贷数据弱于预期,如2025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低于7644亿元的市场预期,而票据利率在月末上行。5月也同样出现月末票据利率上行而信贷增量低于预期的情形。

对于票据利率对信贷预测的“失灵”,广发证券银行分析师倪军认为,票据利率受到供求关系、季节性因素、银行端信贷判断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今年以来,季度末票据利率走势多次与银行信贷投放数据相背离,背后是资金面的变动与银行提前抢筹下月末供求逐渐饱和、票据利率的被动上行,不能简单以票据在季末时间点的上行作为信贷投放的前瞻指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1924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