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活没人干”与“人没活干”:招聘平台99%收入来自企业端,求职者为何越付费越迷路?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张莹编辑 | 杨锦近日,“费大厨招服务员要求本科以下勿扰”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早在今年2月,“海底捞招聘985/211高校学历外送员”也曾引发热议。连续不断的信息挑动着求职者们的神经。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张莹

编辑 | 杨锦

近日,“费大厨招服务员要求本科以下勿扰”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早在今年2月,“海底捞招聘985/211高校学历外送员”也曾引发热议。连续不断的信息挑动着求职者们的神经。

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就业形势越严峻,招聘平台越赚钱;另一种是找工作越容易,招聘平台越能赚钱。这两种声音背后的逻辑都是,当招聘端和求职端两头难时,企业更愿意花钱购买道具,招聘平台赚钱的概率也更大。

尤其是,当不愿意花钱的求职者,在招聘平台越来越找不到工作时,平台成了众矢之的。有声音指出,招聘平台的“流量游戏”吞噬了普通人的机会。

也有人认为,找不到工作归根到底是供需关系的错配,企业找不到他们想要的人,求职者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招聘平台作为招聘方和求职者的撮合方,无法置身事外,算法或许是解法之一。

有研究报告指出,“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头部网络招聘平台纷纷布局垂类大模型,AI大模型+招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动化以及更精准灵活的人岗匹配能力,用户将更显著地感知平台效率差异。”人岗匹配效率也是平台们的竞争关键。

求职者充值VIP,曝光增加、实际效果存疑

“大环境不好”,欣欣(化名)也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之中。

为了能“多点可能性”,半个月前,欣欣第一次在招聘平台上充值了会员。该招聘平台月度会员价格68元,权限包含不限次数的竞争力分析、AI润色简历。

半个月内,她在平台上沟通了50余个岗位,其中七八份岗位已经面试完一轮,但大部分没有下文。相比她三年前第一次找工作时,她感觉到今年难度明显更大了,“没有三年前那么多回复了”。当时,她在北京区域投递了三份简历,便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展开全文

由于充值VIP,欣欣的简历额外曝光了324次。“刚开始充的时候,曝光很明显,有很多人找你,岗位相关性比较高,但是公司都很小。”

袁山(化名)在猎聘上花了400多块钱修改简历后,明显感觉找来的猎头变多了。

这是袁山2023年找工作的经历。他记得,当时他购买的服务只包含修改简历,没有推流。但他估算,找上来的猎头比花钱修改简历之前多了一倍。

袁山认为,这项服务可以帮求职者把简历做得更好看,“但最终能不能录用还是要看面试表现”。

近期,在招聘平台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再次引发讨论。

社交平台上,更多求职者在吐槽充值招聘平台VIP效果差。吐槽的点集中于,虽然简历曝光量增加,但推荐的都是销售、客服等不匹配的岗位。

有求职者发帖称,“会员确实能带来额外曝光,但它的匹配度非常低,经常有一些不匹配的来消耗刷新机会。我找智能硬件相关的,给我推荐什么电商亚马逊,金融销售,医疗处方药等方向的。”

还有求职者花6块钱开了一周,前面4天都没有动静,没人找我,“到第5天的时候疯狂给我推了二三十个客服、销售工作给我。”

不仅招聘者认为充值VIP后,推送的岗位并不精准,有招聘者同样认为推送的简历也没那么精准,“比如我要求本科毕业,但什么学历都能收到;要有工作经验,平台也不会针对性匹配,什么人、什么履历都能看到,我看简历都浪费时间。”

招聘方和求职方中间有时还会出现第三方——猎头。猎聘、脉脉是很多猎头找候选人的主战场。有猎头表示,发布职位后,系统会推送简历,也会有候选人自己投递。

该猎头称,系统推送的简历匹配度不算高,平台只能推送预定关键词的简历,绝大多数还是需要猎头动搜索“目标公司+关键词+职位”。

算法推荐作怪?

一方面,求职者吐槽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招聘方和猎头亦吐槽不好招人。把三者汇集在一起的招聘平台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前述猎头看来,招聘平台只是平台,汇集用人单位发布的信息,但并非自己招人。而“在招聘平台越来越不好找工作”归根到底是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该猎头称,社招现在要的是绝对匹配,“行业排名前几的目标公司、一模一样的岗位、排名靠前的绩效、对钱没有那么大的欲望(30%以内涨幅)、热爱这份工作、稳定性(5年不能3跳)、92(985、211)的学历、软性沟通比较好。”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超六成企业缩减招聘量;蓝领招聘职位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BOSS直聘方面向搜狐科技透露,从BOSS直聘平台供需视角看,招聘需求复苏趋势持续,今年以来招聘求职供求关系是持续向好的。和大众体感有差异是因为产业结构的问题,招聘市场上供需技能存在错位。“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

BOSS直聘指出,一方面,新兴产业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此外,企业和求职者的预期也存在错位。企业希望能低成本招到优秀人才,“捡漏”思想严重。新进入市场的00后求职者,则对双休、五险一金等更为敏感,不愿意屈就。

不过在实际招聘中,平台的算法也起着重要作用,即平台能否向求职者推送合适的机会。

前述报告显示,目前,网络招聘平台的人岗匹配算法通常依赖于预定义的规则、关键词匹配或简单的统计方法,难以处理复杂的语义关系和非线性特征,加之最终的交易结果是双向选择且高度非标的,这导致双方对平台“优化匹配”的效率差异不敏感。

艾瑞认为,利用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文本理解与分析、实时反馈与优化等能力,提升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和灵活性。由此,网络招聘平台或将建立起更坚固的竞争壁垒。

“活没人干”与“人没活干”:招聘平台99%收入来自企业端,求职者为何越付费越迷路?

搜狐科技查询BOSS直聘、51job、智联招聘等平台的推荐算法原理发现,它们均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求职者的行为来预测职位推荐度。

在上述三大平台的推荐规则中,求职者求职意向、相关工作经验越相似、和求职者行为中感兴趣职位越相似,推荐度越高。

除了这些共同点外,这些平台们的职位推荐规则还有细微差别,比如BOSS直聘上越可能回应求职者的职位,推荐度越高;51job上活跃的职位更容易被推荐;智联招聘上平台正向反馈度越高的职位越容易被推荐。

也就是说,除了求职意向外,一些不符合求职者意向但活跃或者回复度更高的岗位,也依然可能经过算法,被推荐到求职者面前。

这也就出现了平台会给求职者推送职位不符合预期的现象。在求职者吐槽的背后,是算法希望提高求职者找到工作的概率。这其中的问题在于,算法出现了对求职责的预期偏差,如何精准把握预期值是算法仍需精进的事情。

BOSS直聘方面向搜狐科技表示,作为求职招聘平台,BOSS直聘在结构性的错配环境下,只能尽量去匹配。平台从主观意愿上是希望求职者尽快找到工作,但现实的引力太大。

BOSS直聘称,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招聘平台的匹配压力相比以往更大,面临的挑战也更多。只能进一步优化算法匹配技术,更精准地识别供需冷热点,并通过产品、运营等手段引导求职者和企业回归理性预期,缩短观望周期。

招聘仍是一场B端生意

智联招聘、58同城、前程无忧相继私有化退市后,招聘平台上市企业只留下了BOSS直聘和猎聘。

从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财报中看,相较求职者,作为招聘方的企业客户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规模为183亿元,同比增速为1.6%。

主流招聘平台向求职者及招聘方均提供了VIP服务,价格各不相同。

其中,招聘平台向求职者提供的月度VIP集中于50-70元。

“活没人干”与“人没活干”:招聘平台99%收入来自企业端,求职者为何越付费越迷路?BOSS直聘、猎聘、51job的求职者VIP价格

例如,智联招聘VIP权益包括简历置顶、竞争力分析、优先提醒、投递必回、AI写简历等。官方称,开通会员后,简历曝光量可从11.4%上升到41.2%;单月卡68元。前程无忧的VIP权益与智联招聘类似,30天月卡58元。

相较之下,猎聘的求职金卡更贵,月卡需要548元,权益包括简历置顶31天、简历群发1次、投递优先3次、优先沟通3次等。猎聘称,求职金卡用户的简历查看量提升112%。

此外,猎聘还提供修改简历服务,根据不同工作年限,修改简历的服务价格从398元至898元不等。据称,该服务定制化设计简历中的关键标签,平均简历查看量提升98.7%。

而招聘方充值VIP则远高于求职者,比如BOSS直聘招聘方一个月的VIP需要648元。

VIP几乎是招聘方的必需品,普通账号每日仅能主动查看20个、沟通3个求职者。开通VIP后,每日主动查看120个求职者,每日沟通总量达60个。

有些招聘需求较多的岗位属于“竞招岗位”,比如新媒体运营便属于“竞招”。不开通VIP无权限发布这次竞招岗位。开通VIP后,招聘方可以发布三个在线竞招职位。

此外,如果不想等待,直接索要简历或电话;或者还想增加曝光,都需要花钱。比如,7天增加1500+曝光的“曝光刷新卡”需要花费596直豆。

在猎聘,除了企业端和求职者,猎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猎聘上,一些优秀简历会被标为金色简历。猎头们获取一份金色简历要花费60元。

2025年第一季度,BOSS直聘的收入为19.23亿元。其中,对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达到19.01亿元,占总收入的近99%。为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等其他服务的收入为0.22亿元,仅占1%左右。

截至2025年3月31日,BOSS直聘付费企业客户数同比增长12.3%至640万。

同道猎聘的企业收入占比低于BOSS直聘,但占比亦超过八成。

数据显示,2024年,同道猎聘收入20.81亿元。为企业用户提供人才获取及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所得收益占其中的84.6%,来自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收入占15.3%。

猎聘年度个人付费用户数12.34万,同比增长20.2%;企业客户数目6.79万,同比下降5.7%;验证猎头数目21.47万,同比增长1.7%。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1738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