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全市场共有197位基金经理离任,涉及104家公募机构,离任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8位;同期新聘基金经理308位,较去年同期减少13位。尽管人员更替总量上升,基金经理总数仍较年初增加111位至4056人,折射出行业在人才流动中持续扩容的态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7日,全市场共有197位基金经理离任,涉及104家公募机构,离任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8位;同期新聘基金经理308位,较去年同期减少13位。尽管人员更替总量上升,基金经理总数仍较年初增加111位至4056人,折射出行业在人才流动中持续扩容的态势。  

具体来看,嘉实基金以13位基金经理离任高居行业榜首,远超其去年全年的6位,创下历史峰值。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离任基金经理数量TOP20基金公司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此次离职潮中,资深老将集体出走尤为瞩目:李金灿(任职近10年)、张静(7.38年)、曲盛伟(7.2年)三位核心投研人员相继离开,中生代主力洪流(从业25年,公募管理近10年)与金猛(从业12年,管理超6年)也赫然在列。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嘉实基金年内离职基金经理一览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值得关注的是,近半数离任者任职不足3.5年,如曹昶(1.3年)、左勇(2.28年)等短期人才流失,暴露团队稳定性隐忧。从时间线看,超60%的离任集中于年初调整节点——仅2月单月就有7人卸任,3月再走2人。

其他头部机构同样面临波动:华夏基金与南方基金各有5人离任,永赢基金、广发基金、中银基金、招商基金等7家公司均为4人。

而华夏基金与中欧基金以新聘11人并列行业首位,南方、招商各增10人,兴证全球基金新聘9人,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易方达基金、中金基金、银华基金均新聘8位,加速填补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共有34家基金公司年内暂无基金经理离职或新聘变动,其中包括前海开源基金、银河基金、海富通基金、国联安基金、东方基金等公司,凸显部分中小机构的团队韧性。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新聘基金经理数量TOP20基金公司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分析认为,业绩压力成为离任的核心导火索。以嘉实基金经理洪流为例,其管理的多只高位发行产品深陷亏损:嘉实阿尔法优选A近三年跌33.31%,跑输基准39%;嘉实品质优选A同期跌36.72%,落后基准42%。这或触及证监会“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则降薪”新规,加速其清仓式卸任。尽管洪流任职总回报达111.22%,年化7.54%,但近三年-32.48%的回报大幅跑输市场。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类似案例中,嘉实基金经理金猛卸任前,管理规模自2020Q3的64.07亿缩水至2024Q4的2.26亿,其管理的嘉实对冲套利A近三年跌14.97%。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另一位嘉实基金经理曲盛伟,离任前所管四只基金业绩极端分化:嘉实逆向策略、嘉实主题新动力任期回报分别为39.32%、31.76%,而嘉实策略精选A、嘉实多元动力A任期回报却猛跌47.84%、42.95%。其旗下基金任期回报首位相差87个百分点。同时其投资经理指数近三年-43.03%、近两年-41.14%。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华夏基金经理周克平离任前,旗下三只产品尽墨:华夏创新未来跌40.95%,华夏创新视野一年持有A跌37.41%,华夏先锋科技一年定开A跌36.71%;其投资经理指数亦难逃颓势,近三年跌29.71%,近两年跌20.63%,业绩全面承压。

197位基金经理年内离任!嘉实13人出走创纪录:老将洪流、曲盛伟清仓卸任,或因绩差降薪触发离职潮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717

分析认为,除了业绩承压可能面临的降薪风波,私募高薪挖角、考核压力升级、内部战略调整共同催化人才流动。安信“固收+”王牌张翼飞今日官宣离任,市场消息称其下一站正是私募。

2025年的公募离职潮,表面是绩差压力或私募争夺的博弈结果,深层却是行业从“销售规模驱动”向“投研体系竞争力”转型的必经之路。短期看,嘉实、华夏等机构的人才断层可能削弱单只产品延续性;但长期而言,系统化投研平台与人才造血机制才是决胜关键。当个人光环褪去,能否将能力沉淀为体系优势,将成为机构在新周期分化的分水岭。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1888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