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中企遭800亿美元天价索赔!中国有色矿业回应:防渗膜被盗割等原因导致溃坝,已履行修复义务和赔偿,新索赔无依据

  中国有色矿业(HK01258,股价12.85港元,市值501.41亿港元)旗下公司今年2月发生的一起事故,在9月中旬再次成为热点。

  中国有色矿业(HK01258,股价12.85港元,市值501.41亿港元)旗下公司今年2月发生的一起事故,在9月中旬再次成为热点。

  9月18日晚间,中国有色矿业发布公告称,近期有媒体文章就公司旗下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冶炼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谦比希湿法公司)尾矿坝溃坝事件作出指控,并对事件进行说明。

  9月19日,有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发生事故的公司目前仍停产,由于项目产量不大,事件对中国有色矿业年产量影响有限。目前,复产需等待当地政府聘请环评机构出具环评报告,但各方对选聘环评机构存在一定争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9月19日,中国有色矿业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150%。

  中国有色矿业:

  800亿美元索赔缺乏依据

  中国有色矿业表示,2月18日,谦比希湿法公司一座尾矿坝因防渗膜被盗割以及持续强降雨(2025年1月至2月赞比亚当地降雨量接近20年来同期降雨量最大值)等原因溃坝,导致部分尾矿泄漏。溃口于19日凌晨3点半完成封堵,事故源头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尾矿坝事件,谦比希湿法公司已依据政府指令全面履行修复和治理义务,并按照赞比亚政府出具的损害赔偿报告完成了对个体农户的赔偿工作。未来,公司将继续与赞比亚政府紧密协作,全力推进环境影响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

  近日,据称当地一百余名民众(据了解实际授权仅有11人)向法院提起请愿在当地法院登记(但未受理)的请愿书中要求中方涉事企业设立环境修复托管账户并存入800亿美元(约合6240亿港元),由赞比亚政府管理,用于环境修复及全额赔偿,并要求额外2亿美元作为紧急救助及健康/环境评估基金。

  中国有色矿业认为,上述申索明显缺乏依据。针对该索赔事件,公司已聘请当地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应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公司认为该事件未对本集团的经营或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故不构成内幕消息。

  涉事矿产仍停产

  复工需等当地政府完成环评

  据公告内容,当地政府已多次对事件进行积极回应,证明事件未对相关周边环境及社区造成任何重大影响。

  8月7日,赞比亚政府首席发言人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声明,称局势已基本恢复正常,政府有信心向受影响区域的群众保证其生命安全;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水体的pH值(注:酸碱度)已恢复正常,重金属浓度也在持续下降,当地供水公司2月24日已全面恢复正常运行。赞比亚政府称,至今尚未发现与此次污染事件直接相关的重大健康问题或疫情,自2月污染事件发生以来,没有出现任何因污染导致的死亡病例。

  9月10日,赞比亚副总统等政府官员赴谦比希湿法公司现场调研,副总统发表讲话,对谦比希湿法公司事件处置方式及环境治理成果表示肯定。

  据中国有色矿业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在赞比亚和刚果(金)专注经营铜、钴开采、选矿、湿法冶炼、火法冶炼及销售业务。2025年1月至6月,公司累计生产粗铜和阳极铜11.13万吨,同比下降30.4%;累计生产阴极铜7.22万吨,同比增长15.6%。

  其中,谦比希湿法公司主要运营穆旺巴希矿山和谦比希湿法厂,公司在2月发生事故后暂停运营。2025年上半年,谦比希湿法公司生产阴极铜755吨,同比下降73.3%,生产粗铜和阳极铜1540吨,同比下降42.4%。

  9月19日,有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发生事故的公司目前仍停产,由于项目产量不大,事件对中国有色矿业年产量影响有限。目前,复产需等待当地政府聘请环评机构出具环评报告,但各方对选聘环评机构存在一定争议。

  公司去年对事故发生地已做风险预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针对此次事故的发生,中国有色矿业早在去年就做了相关的风险预案。

  公司在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中提到,集团建立了系统的环境管理制度。比如,公司要求各附属公司制定《尾矿库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等规范,并将尾矿库风险防控列为核心任务之一。具体措施包括:刚波夫矿业采用防渗膜隔层技术,并定期进行修补维护,中色华鑫湿法于2024年9月组织尾矿库安全评价并整改隐患。

  同时,公司指出赞比亚地区面临“极端洪涝”的气候风险,并通过挖掘截水沟、使用潜水泵排水等方式应对。

  此外,报告中还记载了应急管理措施,如卢阿拉巴铜冶炼公司开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刚波夫矿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这些内容显示公司建立了应急预案体系。

  关于基础设施安全管理,ESG报告在“供应链管理风险”部分主要关注物流中断和设备供应问题。报告内容显示,对关键环保设施的日常物理安全管理未列入详细的风险评估清单。

  专家:ESG风险需要事前管理,而非“善后”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中国有色矿业对此次事件的处理和善后比较有诚意,但其中还是多少反映出我国出海企业风险意识略有不足。

  在他看来,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一个事前的概念,并且风险发生是一个概率事件,企业容易抱有侥幸心理。而一旦风险真的发生,这时候的处理其实已经是事后补救,属于“善后”而非“管理”。

  “这就跟人的健康一样,应在生病之前就注重调养、预防疾病,而不是等到生病之后再依赖药物治疗。同样,企业在事前对于相关ESG风险的评估往往不够严谨,导致对这类风险认识不足,进而缺乏充分的管理和防控行为与措施。由于许多细节未能落实,一旦问题发生,企业就不得不承担极高的善后成本。”施懿宸说。

  实际上,中企矿业公司在海外遭遇盗采、抢劫或者其他类型事故,已经不算新鲜事。

  比如,紫金矿业在去年就公告称,公司位于哥伦比亚的金矿就遭当地黑帮挖洞盗采,数量难以统计;今年7月,另一家中资矿企在津巴布韦的矿产,也遭当地团伙抢劫。

  针对中企海外矿业的ESG治理重点和风险,施懿宸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风险,尤其是涉及有毒物质导致的水体、土壤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和有毒气体排放,相关认知需要提升;二是社会责任风险,该行业高度依赖大量劳动力,在劳工权益保障和工作环境安全方面,不能掉以轻心。此外,S(社会)部分的社区友好、社区之间的互动以及回馈,也需要引起重视。

  记者|黄宗彦 孔泽思

责任编辑:刘光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2533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