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隋田力式骗局再现?川综能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科创信息差错调整金额大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近日,创意信息因财务造假被ST引发市场关注。

在创意信息认定财务造假之前,公司分别于2024年4月和2025年9月先后两次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需要指出的是,创意信息此次财务造假主要源自其与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综能”)、国宁睿能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川综能的货物购买业主方,以下简称“国宁睿能”)之间交易。

颇为惊讶的是,川综能、国宁睿能牵涉A股上市公司不仅仅创意信息一家,科创信息微创光电(维权)、兴源环境(维权)、实达集团(维权)等上市公司均与其产生业务交集。值得注意的是,创意信息、科创信息、微创光电曾公告称遭遇川综能、国宁睿能等合同诈骗。

随着创意信息被认定财务造假,其他上市公司究竟遭遇合同诈骗还是涉嫌财务造假抑或其他?又有哪些公司可能存在ST或退市风险?

创意信息被认定财务造假

2022年11月,创意信息分别与川综能开展协同一体机销售业务、与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大数据平台硬件及软件销售业务。创意信息从事上述业务时不具有对商品的控制权,在知悉业务交易模式的情形下仍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导致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784.64万元、12,470.34万元,分别占当期报告记载营业收入的12.22%、15.84%。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9.4条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对其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七)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但未触及第10.5.2条第一款规定情形,前述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但不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十章第五节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

公司股票交易于2025年9月22日停牌一天,自2025年9月23日复牌恢复交易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简称由“创意信息”变更为“ST创意(维权)”,证券代码仍为“300366”,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

川综能、国宁睿能背后是谁?国宁睿能是假国企

天眼查显示,川综能被三大股东持有,分别为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科锐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中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1%,为最大股东,其股权穿透后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隋田力式骗局再现?川综能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科创信息差错调整金额大

国宁睿能股东穿透后为深圳鼎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将深圳鼎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标注为假冒国企。

隋田力式骗局再现?川综能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科创信息差错调整金额大

我们进一步追查发现,深圳鼎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名为华创绿色能源控股 (深圳) 有限公司)。中国华能曾在2024年发布一份声明指出,96家企业虚假登记为中国华能所属企业的出资企业,并可能存在涉嫌以中国华能及所属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形,其已对中国华能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其中深圳鼎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名为华创绿色能源控股 (深圳) 有限公司))也在这份名单之中。

隋田力式骗局再现?川综能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科创信息差错调整金额大

科创信息差错调整金额大

科创信息表面客户为大有科技,实际买方为川综能。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2月,川综能向大有科技购买服务器设备,为采购相关设备,大有科技后与科创信息签订两份《物资采购及集成服务合同进行采购》。

2023 年 4 月, 科创信息与大有科技签订两份《物资采购及集成服务合同》, 合计金额为人民币11,115.78万元, 根据大有科技提供的其与川综能签订的合同,该项目的业主方为川综能。 根据合同约定,大有科技于2023年5月16日向公司支付合同首期款共计人民币890万元,公司于2023年6月15日向大有科技履行完全部合同义务。该项目剩余款项的付款期限为2024年5月16日之前,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剩余款项。

据公司公告称,其在催收回款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并于2024年4月19日向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报案。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科创信息对公司前期报表2023年财报进行差错调整。

公司解释称,公司与年审会计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发现公司特定项目未来现金流入具有重大不确定性,基于谨慎性原则,特定项目暂不具备收入确认条件,故调减了2023年度该项目已经确认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同时对特定项目涉及的相关往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该事项调整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79万元,导致公司业绩预告中的财务指标出现需要修正的情形。

本次会计差错更正涉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合并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未分配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信用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及2023年半年度报告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应收账款、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负债、未分配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信用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净利润等报表项目。

上述差错影响金额究竟多大?以2023年三季报为例,公司营收调整金额接近1亿元,占调整后收入之比近四成;导致公司同期净利润多计提1亿元。

隋田力式骗局再现?川综能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科创信息差错调整金额大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信息因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等违规行为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2024年1月29日,科创信息披露《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900万元至-9,900万元。2024年4月19日, 科创信息披露《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预计公司2023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区间修正为-16,100万元至-18,100万元。2024年4月27日, 科创信息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科创信息2023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亏损16,619.83万元。

科创信息在《2023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的预计净利润与2023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差异较大。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一款的规定。费耀平作为公司董事长,李杰作为公司总经理兼财务总监,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依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监管决定对公司及费耀平、李杰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至此,我们疑惑的是,公司如此之大的会计差错,未来是否可能埋雷?公司有没有ST或退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遭遇腰斩式下滑。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406.45万元,同比下降53.01%;归母净利润为-5104.99万元,同比下降27.5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103.45万元,同比下降26.38%。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2570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