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古尔曼锐评:M5系列产品是苹果多年来最小的升级,AI部门摇摇欲坠

(来源:IT之家)IT之家 10 月 19 日消息,本周,苹果公司发布了新款 14 英寸 MacBook Pro、iPad Pro 以及 Vision Pro,彭博社马克・古尔曼今晚发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来源:IT之家)

IT之家 10 月 19 日消息,本周,苹果公司发布了新款 14 英寸 MacBook Pro、iPad Pro 以及 Vision Pro,彭博社马克・古尔曼今晚发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他认为,M5 系列这三款新品的更新是近年来最小的一次。从新产品的变化来看,所有三款产品都属于“芯片与出货”更新。也就是说,苹果仅仅更换了最新一代的处理器,并未加入其他实质性的改进。根据跑分数据,M5 较 M4 芯片性能提升了 15% 到 20%,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难以感受到明显差异。

换句话说,如果你已经拥有 Vision Pro、M4 版 iPad Pro,或者自 M1 Pro 发布以来的 MacBook Pro,几乎没有任何必要升级至新产品(相比之下,去年的 iPad Pro 更新明显更为重要)。

古尔曼表示,苹果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才选择在当时时间周三早晨低调上架这三款产品,而并未像以往那样通过多天的发布活动、在线活动或媒体预热来大肆宣传新品。

古尔曼锐评:M5系列产品是苹果多年来最小的升级,AI部门摇摇欲坠

实际上,古尔曼认为 iPhone 17 Pro Max 也是如此。“用得越多,就越觉得它和去年的 Pro Max 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它还是有一些不错的改进:电池续航时间略有提升(目前而言)、自拍相机大幅改进,以及全新的散热系统。”

MacBook Pro

古尔曼认为,在这三款 M5 新品中,MacBook Pro 的更新幅度最小。除了 M5 芯片外,其他改进几乎对普通用户无关紧要:更好的内存带宽、稍微提高的固态硬盘存储速度,以及新增的 4TB 存储选项。

与苹果一贯的策略有所不同的是,配备 M5 Pro 和 M5 Max 芯片的高端 MacBook Pro 将于稍后发布,且这些版本的更新幅度也较为有限。古尔曼提到,如果你已经拥有 M1 Pro 或 M1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或许可以等到 M6 系列发布再进行升级,至少他就是这么干的。

不过,如果你当前使用的是 M1 版或 Intel 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正考虑转向 Mac,这款搭载 M5 芯片 MacBook Pro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基准测试显示,MacBook Pro 中的 M5 芯片与 M1 Ultra 性能相当,后者曾是 Mac Studio 桌面版的顶级处理器。

此外,这款笔记本还配备了风冷散热系统,可以保证持续性能,这点相较于 MacBook Air 显得更重要。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不想升级 Win11 的 Win10 用户,以及部分仍坚持使用旧版操作系统的用户可能会面临缺少安全更新和兼容性问题,或许会考虑尝试 Mac。

iPad Pro

与 MacBook Pro 类似,最新的 iPad Pro 升级也只是对 M5 芯片进行替换。新增的 N1 芯片组合支持 Wi-Fi 7 标准,同时还加入了苹果自研的 C1X 调制解调器。此外,苹果还增强了内存、提高了硬盘读写速度,并支持外接 120Hz 显示器。

然而,如果你使用的是 M4 版 iPad Pro,日常使用中几乎无法感知到任何差异。苹果采用自家研发的组件可能对其商业有利,但目前这一变化并未显著改善用户体验(而且,大多数 iPad 用户选择的是 Wi-Fi 版)。此外,绝大部分人不需要更好的外接显示器。

古尔曼认为,对于那些跳过 M4 版、正打算更换平板的用户来说,M5 版 iPad Pro 是值得考虑的。但如果你不想花费 999 美元,苹果明年春季还将发布搭载 M4 芯片的新款 iPad Air,应该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平板使用需求。

Vision Pro

苹果 Vision Pro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设备,甚至可以说它作为消费品市场的失败迫使苹果重新调整其战略 —— 不得不转向企业市场,走上了许多头戴设备厂商之前的老路。

此次发布的 Vision Pro 更新主要包括 M5 处理器和新款头带。尽管新芯片性能更强,但对于日常使用(如观看视频和浏览网页)而言,M5 处理器带来的提升并不显著。

M5 芯片或许能让 visionOS 体验更加流畅,但作为从一开始就使用 Vision Pro 的用户依然难以感受到明显差距。古尔曼表示,它更大的问题依然是其高昂的售价、偏高的重量以及缺乏内容的生态,而这些问题在新款中并未得到解决。

苹果表示,新芯片可以提升 10% 的像素数,减少运动模糊,稍微提高刷新率,并在作为 Mac 外接显示器时改善渲染效果。然而,这些改进对于日常使用而言意义不大,即使是 Vision Pro 的忠实用户(说实话,可能只有几千人)也未必会感受到显著变化。

该设备的起售价依然为 349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4825 元人民币),而这些更新远不足以让现有用户再次付费购买这款设备。显然,苹果并不打算通过降低利润或牺牲成本来争夺这个尚无明确未来的市场份额。

另外,苹果并未改进 Vision Pro 的透视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原本旨在提供一个虚拟增强现实的视角。苹果表示,透视摄像头提供了接近真实的视野,但实际效果仍有较大差距。在售价堪比一台全配笔记本的情况下,这款设备的表现显然远未达到用户的期待。

不过,新的头带设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它旨在让用户佩戴设备的时间超过 15 分钟。但古尔曼认为这款头带就应该免费,而不是单独卖 99 美元(现汇率约合 702.4 元人民币)。

苹果 AI 前路艰难

除了对新品的点评之外,古尔曼也提到了其他一些有关苹果公司的相关消息,例如“摇摇欲坠”的 AI 团队。

古尔曼表示,苹果在推出尚不成熟的 AI 平台并推迟升级版的 Siri 语音助手后,未曾预料到最大影响竟来自公司内部而非消费市场。目前苹果依然面临着技术团队的流失问题。

虽然苹果在 AI 领域仍处于落后地位,但 iPhone 17 的销量似乎很不错。然而现实是,消费者目前并未将 AI 功能作为购买 iPhone 的关键决策因素,但随着时间推移,AI 很可能在购买决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旦这一转变发生,苹果可能会面临真正市场危机。

眼下,苹果 AI 部门面临的更大问题在于其人才流失。自从 Siri 困境开始以来,苹果逐渐考虑使用第三方模型来改善其表现,AI 团队的人才流失情况愈加严重。负责创建基础 AI 模型的 Apple Foundation Models 团队,已经失去了创始人和团队领导,并流失了大约 12 名重要研究人员。

此外,越来越多的 AI 高管人员也选择离职。上周,负责苹果“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简称 AKI)团队的杨科(Ke Yang)离开了苹果,转投 Meta。

古尔曼表示,更多高级 AI 员工的离职将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春季新 Siri 发布后,如果这次更新未能成功解决问题,离职潮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已经有测试者对 iOS 26.4 版本中的新 Siri 表现提出了担忧。

苹果 AI 员工最大的疑问是,公司的 AI 高级副总裁约翰・吉安德雷(John Giannandrea,简称 JG)还能在该职位上待多久。自 2018 年成为 AI 领域的高级副总裁以来,JG 面临的最大挑战到来。今年,JG 的职责逐渐减少,Siri 已被移交给软件部门,而机器人技术则转移到了硬件部门。

知情人士透露,JG 的职位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变化。此外,古尔曼还提到,苹果正在面试外部候选人,以期在未来选拔新的 AI 领导人。而且,Craig Federighi 和 Mike Rockwell 已承担了更大责任,影响公司的 AI 战略方向(这本应是 JG 的职责)。

苹果市场策略的转变

苹果公司继续其策略:在接受某个概念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多年来,苹果不断反对一些概念,但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例如,苹果曾公开表示反对使用手写笔、流媒体音乐服务、小尺寸平板、虚拟现实头显、大屏手机,甚至 RCS 消息标准。如今,苹果很大一部分业务依赖于这些曾被否定的产品和功能。

这次,苹果终于迎接了触控 Mac 的概念 —— 这一概念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起一直受到苹果高层的拒绝。乔布斯曾表示,触控 MacBook 将会在人体工程学上造成严重问题,时任 CEO 的蒂姆・库克(Tim Cook)也曾笑称,将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结合就像造一个既能做冰箱又能做烤面包机的产品。即使是在去年,当触控 Mac 开发工作已经深入时,苹果的计算机营销负责人仍公开否定这一想法。

然而最新消息显示,苹果正在全力推进一款配备 OLED 触控屏的新 MacBook Pro。那么,苹果为何会改变立场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苹果原本不愿意推出触控 Mac,是因为它担心这会影响 iPad 的销量。

如今,iPad 销量疲软,而 Mac 却越发火爆,因此让 Mac 更具吸引力是明智之举。触控也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能,其他大多数笔记本厂商早已提供这一功能。

古尔曼认为,现如今有几个因素使得现在加入触控功能对 Mac 来说尤为合适:

不久之后,Mac 和 iPad 的主要区别可能仅仅是屏幕尺寸、处理器性能、电池续航以及是否配有内建键盘和触控板。它们的应用、操作系统和整体体验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一致。

这也再次证明了苹果在流行趋势面前的迟疑与妥协,而这也不太可能是最后一次。早在 2013 年,库克曾公开否定智能眼镜的概念,而一年后,他可能就会戴上苹果的智能眼镜。

古尔曼锐评:M5系列产品是苹果多年来最小的升级,AI部门摇摇欲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3155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