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日,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的一批分支机构集中退出市场。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统计,截至10月22日,年内已有2565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市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六成。
在今年退出市场的险企分支机构中,财险公司分支机构为646家,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为1919家,退出的机构层级多为险企的支公司或营销服务部,机构层级相对较低。
从撤销的区域来看,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和部分乡镇的保险分支机构成为调整的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增员困难,使得保险公司在资源配置上需做出取舍,撤销部分营销服务部。
事实上,此次“撤并潮”并非短期现象,而是保险业结构性调整的延续。报告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已有超1.2万家保险分支机构退出市场,年均退出超2000家。2025年前三季度,关闭机构数量已达2436家,相当于日均关停8.9家网点。
据了解,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这场行业 “大洗牌”。近年来保险业租金、人力成本持续高企,部分三四线城市网点的投入产出比已难以覆盖保费收入,而线上自助投保、远程核保等服务的普及,进一步弱化了传统线下网点的功能价值,许多仅承担行政职能的 “空壳机构” 成为裁撤重点。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化服务的普及是背后关键推手。线上购险率已突破78%,线下渠道占比仅剩22%,传统网点的行政与服务功能持续弱化。同时,视频理赔、AI核保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大幅降低了对物理网点的依赖。
随着保险分支机构裁撤,近年来保险业从业者数量整体也在减少之中。数据显示,人身险公司营销员数量从2019年的912万人峰值降至2024年的264万人,减少超648万人,降幅超七成。但2024年末较2023年末(281万人)的降幅已收窄至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