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果然早有准备:4国派兵堵在南海,没想到,中国军舰更多!

表面上,这场军演打着“自由航行”与“区域安全”的旗号,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对华挑衅。

表面上,这场军演打着“自由航行”与“区域安全”的旗号,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对华挑衅。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演习从开场就充斥着尴尬与力不从心。

美军原计划参演的“尼米兹”号航母,刚因连续坠机事故被迫提前撤离,白白损失一架超级大黄蜂战机和一架海鹰直升机,价值超过1亿美元。

而顶替而上的“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服役已30年,性能早已被解放军新一代052D型驱逐舰甩在身后。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参与更是“凑数”意味明显:澳军仅派遣一艘中型护卫舰,新西兰则出动一艘补给舰。

果然早有准备:4国派兵堵在南海,没想到,中国军舰更多!

而菲律宾则迫不及待地亮出其“王牌”——从韩国采购的“何塞·黎刹”号轻型护卫舰。

这艘仅2000余吨的舰艇,战力甚至不及中国海警的大型巡逻船,却被菲媒吹捧为“海军现代化里程碑”。

四国联军拼凑的四艘舰艇,在浩瀚的南海宛若一支“古董舰队”,只能说,这场号称“对华威慑”的军演,从开场就注定了虎头蛇尾的结局。

与四国联军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海军游刃有余的应对。

据菲律宾媒体报道,中国海军至少派出5艘新型舰艇,以“湛江”号052DL型驱逐舰为核心,在3-5海里的距离上对四国舰队进行全程“伴航”。

这个距离在现代海战中相当于“贴脸”监视,意味着中国海军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这种“包夹”态势并非偶然,背后是南海战略格局的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中国南海舰队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实力最强的海上力量之一,其盾舰数量甚至超过日本海上自卫队与韩国海军的总和。

展开全文

果然早有准备:4国派兵堵在南海,没想到,中国军舰更多!

随着福建舰即将入列,南海舰队的作战能力将再获跃升。

台媒评论称:“在南海这片棋盘上,大陆早已是规则的制定者。西方舰队所谓的‘巡航’,不过是自取其辱的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表面军演很可能是美菲的“障眼法”。

就在四国军舰在南海虚张声势的同时,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与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宣布成立“菲律宾特遣队”。

这支特遣队的前身,可追溯到2024年6月美国提出的“阿云金特遣队”构想——其命名直接取自菲律宾对仁爱礁的所谓“阿云金礁”称呼。

从命名变化看,这支由15名美军常驻巴拉望岛的特遣队,未来挑衅范围很可能超越仁爱礁,向更广阔的南海海域扩展。

然而,美菲的算计恐怕要落空。

去年6月菲律宾6艘加固快艇搭载特种兵强闯仁爱礁时,中国海警不仅成功拦截,还缴获8支自动步枪。这次交手让美国看清了一个事实:菲律宾根本无力在南海与中国正面对抗。

果然早有准备:4国派兵堵在南海,没想到,中国军舰更多!

如今组建特遣队,不过是把菲律宾更紧地绑上美国战车,让马尼拉承担更多冲突风险。

面对美菲的新动作,中国早已做好两手准备。

南部战区发言人明确表示,任何搅局南海的活动“尽在掌握”,战区部队保持高度戒备。

与此同时,中国海警在南海的执法力量持续增强,形成军警联动的立体管控网络。

在战略层面,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孤立菲律宾的冒险行动。

至于四国拼凑的那几艘军舰,南部战区的航空兵部队单凭远程反舰导弹就足以无伤全歼。

正因如此,这次军演中中国海军敢于实施“贴身监视”——这既是一次实战化演练,更是向对手展示绝对掌控力的自信表现。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他将国运押注于美国的安全承诺,却忽视了两个关键问题:

果然早有准备:4国派兵堵在南海,没想到,中国军舰更多!

一是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已愈发力不从心,二是中国在南海的“主场优势”已转化为实质性的控制力。

若菲律宾继续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首当其冲承受损失的必是自身。

而美国的战略目标实则充满矛盾:一方面希望通过“菲律宾特遣队”等低成本方式搅动南海,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却不愿直接与解放军正面冲突。

这种“代理人战术”在乌克兰与中东已屡屡受挫,在南海更难以奏效。

纵观全局,南海博弈正在进入新阶段。

果然早有准备:4国派兵堵在南海,没想到,中国军舰更多!

美国意识到正面对抗难以取胜,转而通过组建特遣队等方式打“代理人战争”;菲律宾马科斯政府则幻想借助外部力量谋取利益。

但当中国完全掌握主场优势时,任何挑衅都只会成为解放军检验战力的“陪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tubsoft.com/3651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